一、清汗
艾灸时出的汗液比较清, 如水状,不粘手。通常说明身体内的气血比较虚弱。这时我们应重点灸补气养血的穴位,补充气血,培元固本。
建议穴位:
足三里、大椎、气海、关元、血海等
二、凉汗:
艾灸时出汗后身体发冷,通常说明体内寒气较重。这时我们应重点灸驱寒化瘀的穴位。
建议穴位:
肾俞、命门、神阙等。
三、黏汗、黄汗:
艾灸时出汗干了以后,全身摸着黏黏糊糊,甚至汗液发黄的,通常说明体内的湿热较重。这时我们应先重点灸祛湿、除热的穴位;待湿热清除后,再施灸补气养血的穴位。或者可以结合着锻炼(如每天坚持散步20-45分钟),帮助我们快速排除体内湿气。
建议穴位:
灸中脘、丰隆、脾俞 等祛除湿气,及足三里、气海、关元 等补充气血。
四、酸汗:
艾灸时如果出汗带酸味,或者平时动一下、走一下都出酸汗的,那就提示我们的脾胃和肝都有一定的问题了。有条件的,可以结合着疏通脾经、胃经,肝经;以加强对脏腑功能的调理。
所以艾灸前后记得多喝温开水,有助于病邪的及时排出。艾灸后4小时内切忌吹凉风、喝凉水等,以免艾灸效果大减。
标签: 艾灸后出的汗为什么没有酸味?,艾灸后出的汗为什么没有酸味?